干物业为什么还要去工地?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物业人员的工作场景主要是在小区的各个公共区域,处理业主的日常问题、维护小区的秩序和环境等,现实中却存在物业人员需要去工地的情况,这不禁让人疑惑:干物业为什么还要去工地呢?
从物业前期介入的角度来看,参与工地工作对于后续的物业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项目建设阶段,物业人员进入工地,可以提前熟悉建筑结构、设施设备的布局和性能,了解水电线路的走向、消防系统的设置位置和工作原理等,这有助于物业人员在项目交付后,能够更迅速、准确地对设施设备进行维护和管理,如果物业人员没有前期在工地的了解,当小区出现水电故障或者消防设施问题时,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查找问题根源,影响维修效率,进而影响业主的正常生活,提前熟悉建筑结构也有利于物业人员在日后的小区管理中,更好地规划公共区域的使用和维护,为业主创造一个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在工地可以及时发现工程质量问题,物业人员有着丰富的实际使用和管理经验,他们在工地巡查时,能够从物业管理和业主使用的角度,发现一些施工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细节问题,门窗的密封性、墙面的平整度、排水管道的坡度等,如果这些问题在施工阶段没有被及时发现和解决,在项目交付后就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业主投诉,如雨天漏水、门窗难开关等,物业人员在工地发现这些问题后,可以及时与施工方沟通,督促其进行整改,避免问题遗留到交付使用阶段,减少后期物业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与施工单位和开发商建立良好的沟通合作关系也是物业人员去工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工地工作期间,物业人员可以与施工单位和开发商的相关人员密切交流,了解项目的建设进度、施工计划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情况,这有助于在项目交付时,各方能够顺利交接,避免出现责任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良好的合作关系也有利于在日后的物业管理过程中,遇到一些涉及到工程整改、设施设备更新等问题时,能够更高效地与施工单位和开发商协调解决。
去工地还可以让物业人员更好地了解业主的需求和期望,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物业人员可以与一些提前关注小区建设的业主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对于小区配套设施、物业服务等方面的想法,然后将这些信息反馈给开发商和施工单位,以便在后续的建设中进行优化和调整,这样可以提高业主的满意度,为物业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干物业去工地并不是不务正业,而是为了更好地完成物业管理工作,为业主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前期介入工地,物业人员能够提前熟悉项目情况、发现工程问题、建立合作关系以及了解业主需求,从而提升整个小区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为啥呢?因为只有亲自站在钢筋水泥间感受那份热火朝天的氛围中,” 才能更懂业主们对美好家园的需求和期待。这样的小心翼翼、亲力而为才是我们‘物’尽其用、“业主同心 的真谛嘛!”